我想在 立陶宛 獲得庇護 – 申請庇護的相關訊息

最近有香港的本地新聞媒體提到立陶宛提供香港人移民立陶宛, 這篇文章來解釋立陶宛申請庇護的相關訊息

在世界上最近發生的幾起事件的背景下,庇護和難民問題與立陶宛越來越相關。該國民眾並未忽視媒體和政治家對這一特定問題日益增加的興趣,但公眾有時缺乏關於“庇護”是什麼以及給予或拒絕庇護者的一般信息。考慮到這一點,移民局為所有對難民問題感興趣的人準備了一系列關於庇護程序的簡要信息問題,旨在消除某些神話,幫助擺脫陳規定型觀念,並嘗試共同學習如何批判性地評估信息到達我們。為了讓這些信息更容易被吸收,與立法的過多鏈接和對本立法條款的引用已被故意放棄,因此,提供此信息是為了提高認識,而不是與法律諮詢相比較;它不確立也不承擔任何法律義務。如果您需要進一步澄清通知中包含的信息,請聯繫移民部。

為了您的注意,我們提供了以下問題的簡要說明:

立陶宛為什麼要向某人提供庇護?

1997 立陶宛批准了 1951 年聯合國難民地位公約,從而承擔了向難民提供援助的國際承諾。2004 年,當立陶宛加入歐盟時,它也受到歐盟法律的約束,該法律規定每個成員國都有義務審查庇護申請並向有需要的人提供庇護。這是立陶宛關於給予庇護的國際義務的兩個主要來源。由於這些承諾是代表國家承擔的,因此國家必須履行這些承諾。立陶宛要放棄這一義務,就應該退出上述1951年的公約(歷史上第一階段國家)並退出歐盟。因此,在討論立陶宛是否應該給予庇護、接受難民時,

什麼是“政治庇護”?

立陶宛或歐盟法律中不存在“政治庇護”的概念。本通知的主題只是“庇護”(或“國際保護”),沒有任何“政治”色彩。在媒體上,頻繁且不斷誤導的“政治庇護”概念意味著各種神話的出現,例如:

  • “庇護只授予政治人物”;
  • “庇護只授予那些逃離政治行為者迫害的人”;
  • “庇護是基於政治考慮給予的”。

不對。庇護的批准或拒絕是基於立法而非政治原因。尋求庇護者的政治形像只是決定是否需要庇護的眾多可能因素之一。正是這種將庇護機構的本質縮小為“政治”的做法,阻礙了人們理解批准或拒絕庇護的理由,反過來,自然而然地預設了與庇護有關的其他神話的出現,例如:

  • “給予庇護是承認
  • “給予庇護是對難民原籍國的不信任和對該國整體局勢的評估”;
  • “給予庇護是幫助我們的“朋友”或我們“敵人”的敵人。

所有這些假設都是錯誤的,與授予庇護的實際理由和程序無關。在立陶宛,與歐盟任何其他國家一樣,給予庇護是一項嚴格由法律規定的行政程序,而不是由個別國家機構或政治家提供的寬限期。對庇護申請的審查是事實調查、威脅評估和法律規範的適用,而不是基於偏見和假設的抽獎。最重要的是,這個程序的主體是人,而不是原籍國,即個人的個人情況,而不是他的國籍。英國難民委員會前主席唐娜·柯維 (Donna Covey) 表示:“沒有一個國家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安全的。那些真正需要保護的人,無論他們來自哪個國家,必須有權在安全的地方申請庇護。” 這種方法符合難民法框架,並確保對每個庇護申請進行單獨和非歧視性審查。儘管歐盟的人權保障水平很高,但每年仍有數十名歐盟公民,包括立陶宛公民,在美國獲得難民身份。美國公民在歐盟國家獲得庇護是否令人難以置信?

綜上所述,“政治庇護”的概念具有誤導性,在法律上毫無意義,因此不使用。

誰被認為是“難民”?

“難民”一詞有不同的解釋、理解和使用。從語義上講,“難民”是“逃脫的人”,即任何被迫離開其慣常環境的人。這就是“難民”與“經濟移民”的不同之處——有些人被迫離開自己的國家,有些人能夠留下來,但決定離開尋找更好的生活。從法律角度(我們將考慮),“難民”的概念被更狹義地解釋,但也有兩種方式,作為一個人的主觀情況或作為一個人在東道國的法律地位。

根據 1951 年《聯合國難民地位公約》,“難民”是指有充分理由害怕因種族、宗教、國籍、特定社會團體的成員身份或政治觀點而受到迫害的人,在其國籍國之外,不能或由於這種恐懼而不願利用該國的保護。這個概念定義了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不是指難民進入的國家的程序,與確定情況、確認和正式承認該人為難民有關的程序。

為了使一個人在立陶宛獲得“難民”的合法身份,必須執行一個確定難民身份的程序,即必須檢查並發現,除其他外,該人是否實際上是合理地擔心受到迫害,迫害與上述人的特徵(種族、宗教等)有關,並且他不能指望他的國家保護他免受這種迫害。在進行這樣的調查並發現一個人符合“難民”的定義後,他就成為“公認的難民”,即獲得“難民身份”和使用在立陶宛為難民提供的保障的權利。然而,這項調查也可能表明一個人不符合“難民”的定義,即,他對被迫害的恐懼不完全有道理,他所面臨的行為不構成“迫害”,他面臨的起訴與陳述的理由無關,或者他可以在不出國的情況下獲得保護免受迫害.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不被授予難民身份,也不被視為“難民”。

完全按照同樣的原理,我們大家都知道的“犯罪”這個概念可以有兩種不同的理解。從廣義上講,一個人一旦犯罪即成為“罪犯”,無論犯罪是否被揭露,都不會失去這種主觀狀態。但是,只有在主管法院在對調查期間收集的證據進行徹底評估後,承認他有罪之後,我們才能將這樣的人定為法律意義上的“罪犯”,而被宣告無罪的人不被視為“罪犯”。

媒體經常報導抵達立陶宛的“難民”。如前所述,入境人員實際上可以被稱為廣義上的“難民”,但為了在立陶宛國家與作為“難民”的入境人員之間建立法律關係,首先他/她必須是被認定為“難民”,即通過難民身份確定程序(類似地,一個人在學習駕駛時不會產生駕駛汽車的權利,而是只有在通過駕駛考試並獲得駕駛執照後,即在主管機構已經評估並批准了他的技能)。這就是為什麼,當談到“新難民的融入”時,必須始終牢記這種融入只有在一個人成為“公認的難民”並在立陶宛獲得難民地位後才開始,

在決定授予難民地位時是什麼以及如何評估?

重要的是要記住,國際保護(庇護)是授予一個人免受威脅他的行為的,而不是他已經經歷過的那些行為,因為不可能保護一個人免受已經發生的事情的影響,即庇護恰恰是為了防止受到威脅的事情,而不是“補償”無法改變的事情。當然,過去的事件可能會導致一個人害怕重複經歷類似的行為,但一個人已經受到迫害或其他形式的暴力的事實並不是給予庇護的先決條件;足以確定他有理由害怕在未來經歷此類行為。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打消幾個誤區:

  • “一個人因為受到迫害而需要庇護”;
  • “一個人如果沒有受到迫害就不需要庇護”。

第一個和第二個陳述都沒有充分的理由,因為迫害的事實和保護的需要之間沒有必要的聯繫。有一些保留,我們可以解釋這些陳述以匹配難民法的基本要素:

  • 一個人需要庇護是因為他有理由害怕遭受迫害。
  • 如果一個人不會受到迫害,他就不需要庇護。

在審查申請期間,有必要評估一些情況並回答授予難民身份的標準所暗示的一些問題:

難民概念的要素需要確定什麼 
“在原籍國之外”– 是否考慮確定尋求庇護者的原籍國?如果是,原籍國是如何確定的?僅基於文件還是僅基於此人的陳述?
“完全有理由害怕被迫害”– 尋求庇護者是否會在其原籍國遭受他/她致殘的行為?- 這種威脅是否個性化,即針對尋求庇護者(或他/她所屬的特定群體)親自發生?- 威脅尋求庇護者的行為是否被視為法律定義的“迫害”?
“威脅迫害與申請人的種族、宗教、國籍、特定社會團體的成員身份或政治信仰有關”– 尋求庇護者的個人特徵或歸因於他導致迫害的個人特徵是否是“常規原因”?- 在“傳統原因”和對尋求庇護者構成威脅的迫害之間是否建立了因果關係?
“不能或害怕使用該州的保護”– 誰是肇事者?迫害是由國家還是非國家實體進行?如果迫害是由一個非國家實體進行的,尋求庇護者能否從他/她的國家提供的保護中受益?- 尋求庇護者的原籍國是否存在不會受到起訴或保護免受迫害的地區,即該威脅是否存在於該國全境?他是否會在該地區受到不同類型的迫害或嚴重傷害 尋求庇護者能否安全合法地前往該地區?他能安全合法地安頓下來嗎?鑑於所有客觀(與“安全”區域有關)和主觀情況(申請人的個人情況),是否可以合理地得出結論,在這種特定情況下的人搬到這個“安全”的地方?

這個複雜的過程包括事實調查、收集和評估證據、在法律規範的背景下分析特定情況以及做出明智的決定等。一個可以影響人類生活的決定。決定庇護的加拿大移民和難民委員會前主席彼得·肖勒描述了委員會成員的工作:“委員會成員每天都會看到有人講述著可怕的個人痛苦的不完美故事,這些人可能或可能不真實,並且不容易通過正常的客觀證據進行驗證。他們的工作是仔細聆聽,並在法律和自然正義的框架內迅速做出完全合理的決定。這是一項令人謙卑且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但值得付出努力”。在立陶宛,正在審查尋求庇護者的申請的人面臨著相同的尋求庇護者的相同故事,因為他們正在根據相同的原則對其進行評估。這是一項極其負責的工作,影響著它的執行者,需要廣泛領域的知識、高水平的能力和奉獻精神。

如何評估尋求庇護者的可信度?

由於庇護機構本身不僅基於尋求庇護者的權利,而且基於國家向需要庇護者提供庇護的義務,舉證責任由尋求庇護者和移民局分擔,即所有相關情況都是與尋求庇護者合作確定的,而不是要求他單方面證明每一個陳述。尋求庇護者的一些敘述可以通過書面證據得到證實,而另一部分則不能,例如出於客觀原因,因為潛在的“迫害者”幾乎不會出具官方證明來證明他有意迫害某人。

在可通過文件證實的部分,推定尋求庇護者將盡一切努力提交這些文件(例如,如果某人聲稱已被警方傳喚,他可能會被要求提供傳票,並且如果他聲稱已受審,則出示法庭剩余文件)。不能提供客觀上可以提供的文件的,應當說明不能提供文件的充分理由。在評估尋求庇護者提交的文件時,有時會發現偽造案例。在註意到申請人提交的官方文件中可能存在偽造跡像後,

當然,在大多數情況下,尋求庇護者無法用文件支持他的敘述;因此,他自己的陳述成為本案需要評估的主要證據。此類未記錄申請的可靠性必須使用以下標准進行評估: 1) 尋求庇護者的故事是否完整且詳細;2) 尋求庇護者的口頭和書面資料是否一致、不矛盾;3) 尋求庇護者的陳述是否與家庭成員/其他證人提供的信息不矛盾;4) 尋求庇護者的陳述是否與關於原籍國情況的現有信息和眾所周知的事實不矛盾;5) 在這種特殊情況下是否可能發生這種情況。在難民法中,

如果確定尋求庇護者的陳述自相矛盾、前後矛盾、與其所在國家/地區可獲得的客觀信息相悖或由於某些其他原因不可靠,以及發現尋求庇護者試圖以偽造文件為依據提出索賠,則他的故事在決定給予他庇護時被拒絕和評估。這種拒絕並不一定意味著一個人不能獲得庇護,因為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只是試圖“美化”他們的故事,擔心他們的真實故事可能不足以獲得庇護(例如,一個人可以發明一個與被指控的迫害者發生個人衝突,但這不會改變他的國家正在發生戰爭並且返回那裡對任何人都不安全的事實)。然而,大多數時候,

評估尋求庇護者的可信度是庇護程序中最困難的階段之一,該程序通常“在後台”,因此,有時移民局因拒絕向“已經告訴他是”的人提供庇護而受到批評。被迫害”,但事實上他的主張都沒有通過可信度測試。應該牢記的是,在某些情況下,沒有給予庇護正是因為申請人不夠可靠,而不是因為他/她實際上符合或不符合批准庇護的標準。一旦確定尋求庇護者關於威脅起訴的故事是從零開始編造的,僅憑他的陳述就不能被視為授予庇護的充分理由。

什麼是“輔助保護”?

我們已經談到了這樣一個事實,即“難民”概念的主要來源是 1951 年的《聯合國難民地位公約》。隨著時間的推移,有關公約的嚴格定義,特別是“難民地位”需要因特定原因而受到迫害這一事實已經變得很明顯,其清單是詳盡無遺的,並沒有涵蓋一個人可能需要的所有可能情況國際保護。鑑於需要為國際保護(即庇護)建立額外的理由,這將超出 1951 年公約和 LO 的嚴格要求,以保護更大的人群,2004 年在歐盟和其他形式的層面上保護的建立——輔助保護(“輔助”,即授予“輔助”(以常規)理由)。儘管這一概念以這種特殊形式載入歐盟和立陶宛立法,但出於不明原因,在媒體中輔助保護通常被稱為“臨時保護”、“輔助法律保護”或“臨時法律保護”。 ” 應該指出的是,輔助保護的持續時間並不比難民身份更“暫時”,因為庇護,無論其形式如何,都是在一個人需要的時間而不是預定的時間段內給予的,因此,稱這種庇護形式為“臨時保護”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完全沒有道理的。這同樣適用於插入“合法”一詞——因為我們沒有說“立陶宛共和國的合法公民身份”或“老年的合法養老金”,

“難民身份”和“輔助保護”有什麼區別?

立陶宛提供兩種形式的國際保護(庇護):“難民地位”和“輔助保護”。有時有一種陳規定型觀念,即與輔助保護相比,授予難民身份的原因更重要,威脅更“嚴重”。這種假設是不正確的,因為如下文所述,這兩種庇護形式的根本區別不在於行為的性質或保護需要的程度,而在於威脅出現的原因。例如,一個人將因其政治信仰(“傳統”原因)而被監禁的威脅會導致授予難民身份,而同一個人因“非常規”原因而受到酷刑或殺害的威脅會導致輔助保護,儘管很明顯,處決對這個人的後果比監禁更“嚴重”。在下表中,我們將比較難民身份和輔助保護的要求,並分析哪些必要要素是相似的,哪些是不同的。

難民身份被授予附屬保護被授予
一個人在他的祖國之外一個人在他的祖國之外
並感到完全有理由的恐懼並感到完全有理由的恐懼:
遭受迫害a) 遭受酷刑、不人道待遇或;b) 他將被處決或判處死刑,或;c) 他在國際或國內武裝衝突中因不分青紅皂白的暴力行為而遭受痛苦
由於他/她的種族、宗教、國籍、特定社會團體的成員身份或政治信仰 
不能享受本國保護的人。不能享受本國保護的人。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提供這些形式庇護的要求之間的主要區別,正如已經提到的,是出現威脅行動的原因——在難民身份的情況下,它們嚴格限於“傳統”原因,而沒有為這些提供輔助保護。您可能會注意到的另一個區別是威脅行為的性質,但應該注意的是,提供輔助保護的威脅(酷刑、處決、濫殺濫傷)也自動包含在“迫害”的概念中,即只是范圍更廣,除其他一些因素外,由於其頻率性質,嚴重到足以構成對基本人權的嚴重侵犯。

在審查一個人的庇護申請時,第一步是評估他/她是否可以獲得難民身份,只有在無法獲得難民身份的情況下,才考慮輔助保護。

戰爭難民

值得記住的是,戰爭與政變、飢荒或瘟疫一樣,本身並不構成授予難民地位的“傳統”基礎,因為“難民”概念的主要要素是個性化的威脅,即針對,特定的人。儘管如此,在某些情況下,衝突的原因(例如“宗教仇恨”)或一個或多個衝突方犯下的種族滅絕、危害人類罪或戰爭罪可能會導致“傳統”難民的大量流動,因為大多數的此類衝突的潛在受害者經歷了完全有理由擔心因一種或另一種“傳統”原因而受到迫害。此類事件的一些歷史例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猶太人種族滅絕、1994 年盧旺達的大屠殺以及波斯尼亞戰爭期間的種族“清洗”。根據 1951 年的聯合國公約,所有逃離此類行動的人都是“難民”,但同樣嚴格的規則不允許將“難民”視為逃離戰爭威脅的人,與他們的種族無關,宗教、國籍、特定社會團體的成員身份或政治團體信仰。換言之,1951 年的《聯合國公約》並沒有為剛剛逃離戰爭的人們建立保護製度。這仍然是批評難民的“傳統”概念的原因之一,這導致需要額外的國際保護理由,這反過來又導致在歐盟層面建立一種新的庇護形式2004 年——“輔助保護”。目前,每個人雖然沒有達到難民身份的嚴格要求,

刑事起訴和難民身份

對一個人的刑事起訴本身並不構成給予難民地位的理由,除非這種迫害是不相稱的和歧視性的。即使刑事起訴是由眾所周知的鎮壓政權進行的,僅憑這一點也不能被視為授予難民身份的基礎,因為一個人可能會被合理地指控犯有同樣被視為犯罪的刑事犯罪在立陶宛,將在立陶宛受到懲罰。在這種情況下,評估的主題通常是針對該人的指控中的“不成比例和歧視”要素。一個人在政治上活躍並反對其國家政府的政治這一事實是否自動意味著他的刑事起訴是出於政治動機而指控是“捏造”的?不幸的是,不是因為在立陶宛或任何其他國家參與政治並不能保證同時從事其他活動(例如農業)的人不會違反相關法律,因此不應考慮庇護所逃避責任的“避難所”。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只能通過在當前的政治活動與對他的指控是非曲直之間建立因果關係來建立基於政治觀點的起訴。無視和無視這個因果關係,作為授予難民身份的基本標準和要素之一,有時會讓人相信立陶宛為罪犯提供保護,反之亦然——拒絕保護專制政權的受害者。不對。如果在對他/她的指控中沒有確定迫害的“傳統”特徵,就不可能向被指控在其本國提起刑事訴訟的人授予難民身份。同樣,只有在判決與他的政治觀點完全無關的情況下,才可能拒絕給予在他的國家受到監禁威脅的反對派人物難民身份。如果在對他/她的指控中沒有確定迫害的“傳統”特徵,就不可能向被指控在其本國提起刑事訴訟的人授予難民身份。同樣,只有在判決與他的政治觀點完全無關的情況下,才可能拒絕給予在他的國家受到監禁威脅的反對派人物難民身份。如果在對他/她的指控中沒有確定迫害的“傳統”特徵,就不可能向被指控在其本國提起刑事訴訟的人授予難民身份。同樣,只有在判決與他的政治觀點完全無關的情況下,才可能拒絕給予在他的國家受到監禁威脅的反對派人物難民身份。

誰決定給予庇護?

移民局是立陶宛唯一被授權考慮庇護申請和決定庇護的機構。立陶宛沒有其他機構履行這些職能。尋求庇護者對移民局的決定不滿意,儘管有分權原則,但經常向共和國總統、議會、歐洲議會議員、部長提出申訴並要求影響訴訟結果。這種呼籲和通過政治壓力影響移民局的企圖都沒有成功。改變移民局決定的唯一方法是去法院,在評估所有相關情況並確定此類決定的法律或事實缺陷後,可以取消該決定並將案件退回移民局重新考試。

第一批難民何時抵達立陶宛?

2015年,當其他國家的尋求庇護者重新安置過程開始時,公共領域出現了許多關於“立陶宛第一批難民”的不同報導。這種誤導性措辭的前提是立陶宛在 2015 年之前沒有難民,如果有的話,他們就不是“真正的難民”或沒有留在立陶宛。立陶宛的第一次庇護申請是在立陶宛庇護製度建立之前的 1995 年提出的。該申請是由一個伊拉克公民家庭提交的,他們在 1997 年 11 月,即經過兩年的等待,根據當時的內政部長 V. Žiemelis 的決定,在立陶宛獲得了難民地位。有趣的是,這不是第一個在立陶宛給予難民地位的決定——第一個這樣的決定是幾個月前針對一個格魯吉亞公民家庭做出的。因此,立陶宛恢復獨立後“第一個”獲得承認的難民出現在近 20 年前,而不是在搬遷之後。從那以後,每年有數百人在立陶宛申請庇護,在 1997 年至 2015 年期間,有數千份此類申請被審查;與此同時,立陶宛已有200多名尋求庇護者獲得難民身份,自2004年以來,800多名因軍事衝突和侵犯人權而無法返回本國的人也得到了輔助保護。綜上所述,難民(包括來自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人)已經來到立陶宛多年,

為什麼移民局不公佈具體庇護案件的信息?

通常,媒體發布信息稱移民局拒絕評論其關於給予或拒絕庇護的決定。事實上,移民局甚至拒絕確認或否認給予特定人庇護的事實。雖然拒絕這些信息的原因總是向記者解釋,但這些解釋通常“在後台”,移民局在公眾面前被描繪成一個封閉、不透明的組織,任意拒絕向公眾提供有關信息。是工作。

事實上,立陶宛法律禁止傳播此類信息,移民局必須遵守這些法律。與庇護程序有關的外國人數據,包括關於給予(或不)庇護的個人行政決定的數據,被視為受立陶宛共和國《個人數據法律保護法》要求約束的個人數據。根據上述法律,移民局無權公開披露對申請人申請的決定。出於類似的原因,州稅務監察局會拒絕向您提供有關您的同事對州政府、州患者基金的債務的信息、有關您的鄰居是否參加強制性健康保險的信息、和銀行——關於你的熟人收到的貸款的信息。就個人數據的保護而言,尋求庇護者和獲得庇護者的地位與我們一樣——立陶宛公民。即使我們沒有什麼可隱瞞的,我們也幾乎不希望任何感興趣的人都能輕鬆獲得機構和團體可以使用的有關我們個人生活各個方面的信息。

移民部不能對特定案件的決定發表評論的另一個原因是歐盟法律對審查庇護申請的機構規定的一般要求,以確保遵守保密原則。這種要求的目的是避免被指控的檢察官知道庇護申請的情況,當可能受此類披露影響的尋求庇護者的家庭成員留在原籍國時尤其如此。世界上有許多專制政權,他們對受害者領導國家的案件持不利態度,並在到達避風港後開始公開談論政權的罪行。也有人們在出國前一直生活在恐懼中的情況,隱瞞他們的真實觀點或品質,只有在他們到達庇護國時才會透露。如果今天有公開消息說這樣的人因為這樣的原因在立陶宛申請庇護,明天他的父母留在原籍國,會因為他們的兒子或女兒的行為而被殺害,誰來承擔責任?立陶宛媒體?幾乎不。這就是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優先考慮個人利益,而不是需要通知公眾。誰來承擔責任?立陶宛媒體?幾乎不。這就是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優先考慮個人利益,而不是需要通知公眾。誰來承擔責任?立陶宛媒體?幾乎不。這就是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優先考慮個人利益,而不是需要通知公眾。

從其他歐盟國家遷移尋求庇護者

降級過程的背景是眾所周知的。中東戰爭、數百人的船隻沉沒、難民營人滿為患、數千人在高速公路和各國修建的圍欄上游行——這些都是我們常年在新聞中看到的令人震驚的畫面。突然間,發生在世界盡頭、離我們家數千英里的地方發生的事情已經成為我們自己的現實,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毫不奇怪,歐洲公民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不同——一些人熱烈歡迎到來的移民,而另一些人則反對他們的入境,直到事件最終成為截然相反但同樣咄咄逼人的政治言論的背景,隨著尋求庇護者從意大利和希臘轉移到其他歐盟國家,這種態度變得更加熱烈。當政客們陷入“贊成還是反對”難民搬遷的無休止的辯論中時,被拋在了降級程序本身的目的、內容以及被降級人員的實際法律地位之後,我們習慣於錯誤地稱呼他們“難民”,就我們而言——在立陶宛。本通知專門針對搬遷的這些方面。

根據 1948 年的《世界人權宣言》,每個人都有權尋求庇護以免受迫害這一事實可能是正確的。通過行使這一權利,人們來到歐盟國家尋求庇護,根據承擔的國際義務和標準,必須評估該人的每一次庇護申請,並決定他是否可以獲得國際庇護。保護(庇護)。我們已經寫過這些程序的內容和國際保護的形式。世界上沒有任何庇護系統足夠靈活和強大,可以同時容納無限數量的尋求庇護者。當尋求庇護的人數明顯超過國家庇護系統的能力時,這樣的系統變得無效,為尋求庇護者提供的住宿機會不足,待處理申請的數量正在增加,因為庇護申請的決定比新申請的速度慢。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幾個歐盟成員國,特別是意大利和希臘,去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申請人湧入的衝擊。當這些國家顯然無法應對這樣的尋求庇護者流動時,目前的情況也開始威脅到其他國家的庇護系統,因為人們面臨著意大利和希臘開始大規模轉移到其他歐洲國家。在歐盟層面,已同意採取措施幫助意大利和希臘的庇護系統克服尋求庇護者湧入的後果。這些批准措施的關鍵要素是將尋求庇護者從意大利和希臘轉移到其他歐盟國家,這些國家將負責審查他們的庇護申請並做出決定。換言之,根據必須對每份庇護申請進行適當審查並且必須為每份此類申請做出合理決定的一般原則,包括立陶宛在內的歐盟成員國已承諾審查意大利和希臘缺乏能力。負責審查他們的庇護申請並做出決定。換言之,根據必須對每份庇護申請進行適當審查並且必須對每份此類申請做出合理決定的一般原則,包括立陶宛在內的歐盟成員國已承諾審查意大利和希臘缺乏能力。負責審查他們的庇護申請並做出決定。換言之,根據必須對每份庇護申請進行適當審查並且必須對每份此類申請做出合理決定的一般原則,包括立陶宛在內的歐盟成員國已承諾審查意大利和希臘缺乏能力。

這就是為什麼被轉移到立陶宛的人以“尋求庇護者”而不是難民的身份出現。他們來對他們的庇護申請進行適當的審查,希望他們能得到國際保護。從法律角度來看,從希臘轉移過來的敘利亞公民尋求庇護者與從另一個國家獨立來到立陶宛的敘利亞尋求庇護者沒有區別。我們雙方都必須完成與庇護申請審查有關的所有程序,這兩個程序都受相同的要求、相同的評估標準和我們已經寫過的標準的約束。一個完全自然的問題——為什麼需要它,因為我們都知道敘利亞正在發生什麼?當然,大多數敘利亞人在逃離戰爭時有資格獲得輔助保護。但是,如果不首先評估每個人是否可以因個人原因獲得難民身份,就無法做出這樣的決定。不同教派、不同國籍和職業的人逃離敘利亞(和伊拉克);因此,審查他們的申請需要在對原籍國的每個人的情況進行適當評估的情況下,與每個尋求庇護者進行單獨的方法和合作。如果在執行必要的程序後決定向立陶宛的此類人提供庇護,則他/她開始融入立陶宛社會,他/她學習國家語言,幫助他/她定居並找到工作。

不是“難民”從歐盟其他國家轉移到立陶宛,而是“尋求庇護者”,他們的庇護申請在抵達立陶宛之前沒有經過任何國家的審查和評估,考慮是否可以授予他們難民身份. 轉移本身絕不能等同於給予庇護。

尋求庇護者被轉移到立陶宛不是為了“融合”他們,而是為了確保他們的庇護申請得到適當的審查,因為這是我國做出的承諾。




如果您鍾意我哋嘅資訊. 又想知多啲移民立陶宛嘅資料及所需條件, 即刻聯絡我哋 Whatsapp +370 66850080 啦!

如果你擁有香港 BNO / 特區護照, 想移民立陶宛. 請注意. 目前立陶宛政府仍未公佈任何移民細節

您可以 Whatsapp 俾我哋。話俾我哋聽您的需求與情況. 只要當地政府一發佈相關移民流程我哋會即時通知你


友好連結


立陶宛移民資訊網
移民立陶宛資訊網
立陶宛移民諮詢網
立陶宛移民傳媒
移民立陶宛諮詢網
立陶宛移民小貼士
立陶宛移民中文新聞網
立陶宛移民資訊新聞網
立陶宛移民中文網
移民立陶宛中文新聞網
立陶宛移民資訊情報網
立陶宛移民中文網

You may also like...